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我們」,是來自「我」與「我」的真實存在


成家,就是一個從「我」與「我」變成「我們的過程」...

每個人都有「我」,而且還不僅僅只有一個「我」,所以,外在與內在之間的連結,就是這群「我」的對話。

而我,內在的我一直看著外在的那個我,在愛的體驗中,嘗試著敞開,卻充滿了恐懼、怕痛、怕傷...

我的身世之謎,我以為並沒有影響,但「我」逐漸發現
對於曾經的兒時記憶畫面,正消融著那些自以為的樣貌...

為了成家,一一掀開了「我」在躲藏與妥協之中的自以為...
「以為以別人為中心」就是避風港,以為「我」就不存在了。
面對問題來臨時,交出了責任,但同時也失去了選擇的自由!

「我們」是來自「我」與「我」的真實存在!
所以,「我」發現了!因為有「我」的存在,才能真正放下「我」的價值!

「成家」是一個圓滿的修行之路,而「我們」原來早已上路了!


2017年7月8日 星期六

關於畢挑

夏日,蟬鳴、湛藍、稻浪、烈日、口渴、涼風、溪流、汗水、...
單車一路上,五感混雜的滋味,化成一抹今日畢挑的一個畫面!

路線是台11、 193、鄉道、台9、畢業生孩子們家長群、一學期訓練、...
這次的畢挑,是我第三次擔任領隊的花東單車行,曾經萌芽的正在成長!

在2010年,我第一次跟騎,跟家長借了車,沒有什麼訓練,就上路了!
以為愛騎腳踏車的我,四天三夜的旅程,應該是沒什麼大問題!但我錯了!
第一次的印象,就是當我累到極致時,曾經訓練的身體會採取最省力的方式前進!

在2011年,第二次跟騎,我帶著折疊車「小V」挑戰,兩百多公里的旅程。
因為是熟悉的路線,可以感受到心情比較輕盈,跟在隊伍的最後面,
以比較自由的方式踩踏著,開始有了旅行的心情,不僅僅是畢挑,也是畢業旅行!

在2012年之後,三次的登山畢挑,我參與了第一次的雪山行,
氣喘吁吁,背負裝備,一步一步往上行走,隨著大地逐漸攀升...
稀薄的空氣,寒冷的氣溫,乾燥的體感、繚繞的雲海、黎明前最黑的暗!
我第一次感受到屬於大山的力量,是一場朝聖之旅,淨化了內外在心靈。

而在2015年,回到了單車畢挑,而我從跟隨者的角色變成了帶領者。
這學期,阿綸帶著孩子們隔週鍛鍊,我帶著孩子們兩次外騎,早上訓練...
這時,我定位了屬於我對於單車畢挑的概念,就是不只是挑戰,更是共同的旅程!
那年的夏天,我帶著Nado這22屆孩子們從台東往花蓮出發,
記得當時的我,隨時留意計數器上的數字與里程數,安排著休息的位置,
反覆翻閱著舒跑所留下來的筆記,確認著自己仍是在對的路上行進著,
體力不錯的家長前前後後地看顧,一一照應的不同孩子的需求,
一同共騎的教師群也穩定著不同孩子的心情,以及穩住我的狀態。
最後,有著大家的協力,我們順利地在鯉魚潭,完成了這次花東畢挑之旅!

接著,2016年,有了經驗的我,帶著去年的夥伴「菊次郎」繼續這年的畢挑,
學期訓練,在第一次外騎時,我發現了「團隊感」是23屆的重點,
所以除了阿綸訓練外,這次我也加強了每週訓練的項目,
不僅僅是體能,也包含了人與車的關係,以及團隊默契的培養。
有了扎實地訓練後,在第二次外騎時,團隊能以20公里的車速前進。
以這樣的經驗,我們順利地完成了花東外騎的挑戰,覺得整個旅行都很舒適。

今年,2017年,有著前兩次的經驗作為後盾,我將以何種狀態來進行呢?
這學期阿綸,特別著照料陪伴著這群孩子,幾乎每週都上來帶領訓練。
而我也從中學習到更深切的單車知識與鍛鍊方法,
每週的訓練計畫我也從一週兩次體訓,轉變為了週一到週四的目標型鍛鍊:
從呼吸與體力、核心肌群與耐力、團隊關係與默契、到車況保養與照護。
我希望每次的累積,能整合孩子們內在與外在,個人與團隊之間的能力與能量!
第二次外騎,我也將和河濱公園的路線改變成雙溪貢寮山海行,
安排的過程裡,遇到了許多問題(未知探路、車行不借車、大雨改期...)
雖然交通需要較長的時間,但是換得山海之旅的體驗,這真是值得的!

這次的畢挑陪著我的是折疊車「如是」,沒有了三條交通車的支援,
我們以火車站為出發點,美崙國中為終點,整體路線只是稍稍變遠。
不過,在這次的旅程中,改變了支援系統,動用四台小車相互照護!
一路上補水、帶路、換胎、跟騎...才發現這場旅程,是屬於每個人的!

畢挑之旅,經過了一個學期的訓練,凝結成四天三夜的單車旅行。
花東的山海,屬於大地的體驗與共同完成的經驗,是屬於我們最重要的禮物。

突然,發現「相互依存、相互供養」的存在感,原來就是如是呀!

2017年3月28日 星期二

午後的彩虹(167親子通訊教師團的話)

某天放學之後,孩子們大喊,叫我過去拍照,因為天空中出現了一道彩虹。
拿起手機,趕緊朝著孩子們快步過去,於是,我走到這裡,拍下了這張照片。
望著娃娃谷裡裊裊升起的山嵐,一道彩虹就這樣靜靜掛在天空中,放進心底。

2017春天,種籽開學了!前幾週的天氣似乎就是這樣晴雨不定,老是有種濕濕黏黏的氣味。雖然如此,孩子們依舊忙著選課、試課,感受著空堂之中的呼吸,連結起朋友友誼。而老師們忙著遊走在不同的課程中,準備著各式各樣的有趣的主題,召喚孩子們的好奇心,找回跟孩子們一同工作的步調與默契,而家長們啟動了午餐廚房,試想著各種食材的調配來餵養這裡的大人與孩子們

早晨的畢業挑戰訓練是跑步跳繩、上半身平衡、單車S爬坡
早中晚不同的舞團在小劇場、楓香天臺,隨著音樂舞動跳躍
多彩扯鈴轉不停,從小到大,從廣場到教室、從球場到走廊
無論是武術紮馬步、墊上瑜珈體適能、踩踏平衡獨輪車
一個個的畫面,就在不同時間升起溫度,在種籽各個角落凝聚,
一顆顆的願望,就在行動中不斷地實現,如同一道道的彩虹正在發光!

2017年2月16日 星期四

在種籽。過日子

緣分,隱隱的一條線,從10歲的我,輕輕地連接著...

那時,班上來了一位轉學生,依稀記得他的眼神,有種與我們不同的淡然,
雖然,我們同班可能只有一週不到,但是我卻記得他的名字是宗漢...

當成年的我正埋首熱血的工作時,在「同理回饋戲劇」中我認識了雅卿老師。
從暖身的太極導引,到PLAYBACK裡一個FROM一個FROM的練習,
聆聽故事別人的故事,述說自己的故事,將故事過程中的點滴轉化成禮物,
第一次讓身體與內在有了如此清晰的連結通道,
也在一次次與夥伴的擁抱中發現了承接與給予的存在感。

在這裡認識了宗皓,溫厚而充滿感情,底蘊裡似乎藏著某種堅強的力量,是我對他的印象。
為了維繫戲劇課裡那難得的相遇,朋友們組成了劇團,慢慢累積的情感至今已深厚如家人...

來到一次生命的轉彎處,那曾經的種籽,似乎靜悄悄地發芽了。

因此,28歲的我,來到了這裡,開始在娃娃谷裡過日子...

在種籽。過日子(http://seedling0606.blogspot.tw